您的位置::集发农业网 >> 假薄荷

王向荣自然和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景观的多样性柳叶芹

时间:2022年10月27日

王向荣:自然和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景观的多样性

王向荣 北京林业大学学院副院长

11月7日消息:很高兴跟大家就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个交流,今天我的题目是《自然和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景观的多样性》。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地域非常广博,纬度从19度到53度,山地面积占了三分之二,平原只有三分之一。我们国家有三个大的台阶,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也有世界上最低的盆地,气候的变化也非常多端,这是我们的气候条件。昨天我们从北京到苏州,苏州在中国纬度的中部位置,现在过了早冬,这个天气相当于北京晚夏的感觉,再往南完全是夏天,从北到南温差可能有50度甚至于更高的温差。降雨也有非常大的不同,海南某些地方年降雨量超过2000,西北可能年降雨量不足20,这个变化还是非常大的。植被由于受到温度、气候和这些海拔等等各方面的影响,植被从高寒到热带的植被都有很大的分布。中国是一个自然条件非常多端的这么一个国家。中国有非常长的历史,几千年居住历史,人们在这个土地上耕作劳动,在大地上留下痕迹,使得中国成为一个景观非常多样化的国家,并且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景观优美的国家,这个就是二三十年以前,我们周围、苏州周围、无锡周围,或者是太湖流域景观的面貌。

今天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在苏州周围还是可以见到的,但是越来越少了。这个是我们坐高铁,沿着无锡、苏州以及到杭州,大家随意往外拍景象就是这个样子,跟刚刚看的照片已经有很大的反差了,我们看到更多建造代替了原来的农业,更多基础设施代替了原来的原野。整个系统从原来的自然和半自然化变成了一个人工控制的系统。

太湖流域是中国的粮仓。在公元500年以前,这个地方是一个低地,是沼泽,人口并不是很多,农业也没有那么富庶,500年以后逐渐变成了中国的粮仓,人们在这里逐渐栖息,改造这片土地,建造运河、围田,使得这个地方变成一个非常富裕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居住、栖息,形成了中国的鱼米之乡。我们看到这一块的面积,如果再往南看,这两块面积加起来正好是荷兰国土面积,荷兰国土跟这儿不完全一样,但是比较类似,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高于海平面,四分之一的土地高于海平面不足一米。雨季到来水就会上涨地非常高,到底是陆地还是水面不是特别清楚,后来和我们这个位置非常接近,是几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人们一代一代梳理成为非常富裕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火车上的状况一样,是一点点在变化的。我们拿一个局部来看,就是在苏州边上吴江地区,历史上是一个围田,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结构的变化,乡镇工业的发展和乡村的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围田无限制的在被占用。围田的尺度会越来越大,很多围田会合并到一起,整个农业的景观在这里变化的非常迅猛了,现在跟以前失去了过多的关联。

这是无锡,六七十年代还是很小很小,逐渐发展到更大,发展成为一个运河的城市,慢慢到了一个临湖城市,到了现在完全是一个太湖城市,跟太湖跟原来的老城连成一片。这是86年一直到2006年太湖边上10年的影像分析,我们看到城市化的蔓延,人们建造的系统越来越强控制这块区域,这个地方的乡土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这是2014年时候太湖北部的一个影像图,从上海到常州城市都是连成片的,不难想象为什么坐高铁远处看到外面建筑和基础设施,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构筑,农田已经相对来说比较少见。

以前老城都是一样的,这是钱塘江,以南是绍兴,绍兴因属低洼地区建造城市并不是特别容易,要先做水利,然后再做农业,人们栖息多了以后才有可能发展城市,城市跟水利的,跟外围围田跟农业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城市是一个山水城市,不难理解,中国城市跟整个自然环境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苏州、无锡,包括宁波、绍兴等等都是一样的。到了现在城市化的发展,是大家改变了我们原来这样的城市结构,原来山水结构非常大的消失了,原来老城跟周围农田、原野关系,基本上都是非常大的削弱了。我们新建城市又没有跟当地自然环境农业发生密切的联系。似乎,我们人到的系统跟自然系统,跟原来农业的系统分离了,不像我们的历史,是自然系统和农业、人文系统是融合在一起的。

1

推荐资讯舟山普陀区回收不绣钢管2022咨询电话

萍乡专做发债可行性报告便宜公司今日机构2022已更新

今日更新成都温江电缆回收什么价格2022已更新

承接工程湘潭混凝土烟囱拆除更新到2022资讯今日案例一览表

新闻推荐和田地区水下管道敷设公司今日商情一览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