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集发农业网 >> 天山瓦韦

云南齐抓共管滇池沿岸生态湿地灰莉属

时间:2022年07月29日

云南:齐抓共管滇池沿岸生态湿地

6月2日消息:【背景】滇池沿岸的生态湿地既是滇池及河道治理不可或缺的“生态净化器”,也是美化城市环境和市民休闲观光的胜地。近年来,昆明市官渡区投入10.57亿元,全面实施“四退三还一护”(即退田、退塘、退人、退房,还湖、还湿地、还林,护水),下大力气进行滇池湿地改造建设工程。

【话题】目前,该区已建成五甲塘、西亮塘、宝丰、海东、王官五大湖滨生态湿地5042亩,恢复了湖滨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初步实现了滇池水体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提升改造工程?逐步改善湖滨生态环境

近日,走进官渡区海东、王官湿地,绿树成荫的生态林、竞相开放的,片片湿地水里的水生植物芦苇、菖蒲顾盼生姿,引来海内外宾朋休闲漫步。

2010年6月29日,官渡区吹响改善滇池湖滨湿地的号角,将涉及“两退两还”的六甲、官渡、矣六3个街道办事处的洪家小村、海东村、王官回龙村等10个社区居委会、19个居民小组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就业政策扶持范围,成为居民的群众住上了漂亮的社区新房。

“全区在大力推进‘四退三还一护’生态湿地建设工作中,完成了省委机关印刷厂、昆明金奖垂钓园、王官纸制品包装厂、王官冷冻厂、洪家小村、洪家大村等拆迁安置工作,累计退了1298人、拆除建筑物27.18万平方米;在‘四退三还一护’区域新建海东湿地(一期242亩、二期570亩)、王官湿地(715亩),盘龙江入湖口生态湿地(1054亩)等,湿地建设改造工程迈上新台阶。”官渡区滇池管理局副局长李爱明说。

记者了解到,官渡区在湿地建设中采取在滇池一级保护区(滇池水域以及保护界桩向外水平延伸100米以内的区域,保护界桩在环湖路以外的,以环湖路以内的路缘线为界)范围内全面实施“四退三还一护”工程,开展生态湿地建设;湿地建成后主要采取由专业管护单位和项目建设方对湿地进行自行管理、辖区街道管理等多种模式,明确湿地管护标准,制定相应监督机制,采取不定期实地检查的方式,按照奖惩要求来拨付管护资金,使湿地规范化管护落到实处;加强与管理企业的沟通协调,督促企业在实现湿地综合效益的前提下,发挥湿地在科普、公众参与以及展示滇池治理成果等方面的作用;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开展生态湿地摄影、绘画、征文等公众参与活动;通过开展生态修复与建设、环湖截污、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村面源治理、生态清淤六大工程,大力改善滇池湖滨湿地环境。

湿地是湖泊之肾,滇池沿岸的生态湿地既是滇池及河道治理不可或缺的“生态净化器”,也是美化城市环境和市民休闲观光的胜地。今年春季节假日,该区环湖路上的湿地里游人如织,滇池沿岸也呈现出“清波摇曳莲苇、脚步惊起鸥鹭”的美景。

治理入湖河道?齐抓共管实现绿化美化

“过去,官渡区老宝象河流域内有10个社区5万余居民,沿途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集贸市场,居民随手将污水倒进河道里,商贩将废弃的菜叶丢进河道里,大家完全把河道当成‘臭水沟’。”李爱明说:“从2009年起,街道办所辖的西庄社区开始探索‘河道三包’责任制,将老宝象河纳入‘三包’之列,官渡区各街道办、社区、居民小组、沿河单位(小区)及住户层层抓落实,签订河道两岸‘门前三包’责任书,宝象河的水质有了很大改观。”

在入湖河道治理中,西庄社区探索出《入湖河道管理村民公约》,对沿河村民排污水、取水洗车洗菜、破坏绿化及公共设施等行为进行约束。2011年,西庄社区通过自筹资金200余万元,将老宝象河边的道路进行了硬化,不仅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也提升了沿河的环境。

随着城市的发展,老宝象河沿线不少新住宅区拔地而起,街道办干部亲自拜访辖区内几个沿河项目的开发方,提议由企业投资对项目内河道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并达成共识。对老宝象河因地制宜地运用,既改善了河道的环境,也让企业在打造上节约了不少资金。如今的老宝象河,已经建成依托周边企业“包绿化、包管理”的生态优美休闲景观河道。

在推行“河道三包”的基础上,官渡区各街道办加强河道的日常巡查检查,并联合城管部门突击整顿“两河一沟”(新宝象河、老宝象河、截洪沟)两岸的“三乱”行为,现今沿河两岸50多家单位,都是自觉按照“河道三包”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保障农民权益?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008年9月,官渡区位于宝象河入湖口的宝丰生态湿地建成并向市民免费开放,其中,宝象河入湖口东侧已建起200亩的生态湿地,西侧则恢复300亩的湿地水面,此后,该湿地面积还将逐渐扩大到1100亩,兼有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并将成为滇池湖滨生态带水生植物种植试验示范基地。

官渡区根据《滇池保护条例》和《滇池外海“两退两还”生态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推进入湖河道治理和滇池流域核心区内“两退两还”工作。“‘两退两还’是指在滇池流域核心区内实施‘退耕、退塘’及‘还林、还湿’工作,官渡区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环湖湿地8000亩建设目标。”官渡区滇池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区里通过土地流转,以土地租用为主的方式,把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的集中,在环湖东路内的南部沿湖岸湖滨带,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

为切实保障农民因“两退两还”失去的土地收益,官渡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失业登记和动态管理制度,将农村劳动力纳入就业政策扶持范畴。引导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加强对农民进行农民经纪人等各种技能的转移就业培训,并推荐就业;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保障机制,逐步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办理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保障农民不因“四退三还一护”工作的实施而影响收入、降低生活水平,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强宣传动员,发动农户积极参与。各级政府采取入户动员、发放宣传册、广播宣传、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沿湖广大农民认识到环湖生态建设工作对滇池治理的重要性。

盼望加大投入?有力提升湿地管护水平

“目前,湿地呈现出多头管理的局面,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不利于湿地的开发、运行和保护。”李爱明建议设立湿地保护管理专门机构,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负责湿地公园建设后的日常保护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处理好湿地生态旅游与保护的关系。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资金缺乏,湿地均未得到系统、全面的管护,管护工作仅限于对枯枝、枯草的日常清理、清运,难以考虑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湿地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湿地调查、湿地环境建设与保护、湿地监测、湿地研究、人员培训等方面都缺乏专门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当前开放式湿地公园在吸引到众多市民到此游玩的同时,也给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游客在湿地内丢垃圾,攀摘湿地花木,滇池封湖禁渔期间在湿地水域中野钓,破坏湿地指示牌、防护栏、建筑物等公共设施。同时,由于湿地管理维护没有统一标准,公司进行管理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缺乏“全民参与、还利于民”的考虑,在公众参与、生态环保效益等方面未能充分发挥生态湿地公园的平台与窗口功能。

“若能采取‘以政府为引领、以市场为主体、适度经营、规范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滇池湖滨生态湿地的管理维护水平,充分发挥滇池湖滨生态湿地的环境保护功能,结合周边现有的成熟景区,打造滇池核心生态湿地景观,确保湖滨生态湿地可持续利用,才能让滇池这颗‘高原明珠’越来越璀璨。”李爱明说。

精子畸形成活率低会造成不孕不育吗

绝经前后吃什么药来缓解心情烦躁

腰膝酸软是肾虚还是缺钙

腰肌劳损的症状

男人早泄肾虚吃什么药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