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集发农业网 >> 薹草属

全球水产养殖中的海大智慧(六):获全球水产养殖联盟终身成就奖的首位华人寒原荠属

时间:2022年08月02日
全球水产养殖中的海大智慧(六):获全球水产养殖联盟终身成就奖的首位华人 说起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李思发,有太多的光环萦绕着他:全球水产养殖联盟终身成就奖的首位华人获得者、水产养殖创新种质的开拓者、吉富罗非鱼之父……每一个称号的后面,都有他为水产养殖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开创了我国水产种质资源研究先河,坚持种质创新,育成的团头鲂“浦江1号”为世界上草食性鱼类首例选育良种,“新吉富”罗非鱼为我国近百种引进鱼类中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选育新品种,“吉丽”罗非鱼为适合海水养殖的新品种。他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获农业部第三届中华农业英才奖,获世界水产养殖学会终身成就奖、全球水产养殖联盟终身成就奖。
拓宽视野研究领域从增量转向种质创新

1956年,李思发考进上海水产学院,从此投身于鱼的世界。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作为助教和讲师,李思发跟随我国著名的鱼类增养殖专家陆桂教授从事大水面鱼类增养殖工作。主要从事“量”方面的研究,目的是增加鱼产量、解决当时吃鱼难问题。就是在“读书无用论”盛行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放弃对水产养殖事业的追求,经常到湖泊水库蹲点,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就。《水库养鱼和捕鱼》《淡水鱼类种群生态学》等著作就是这20年研究工作的结晶。



李思发等教师在野外开展实验

斜萼草李思发近30年着重于解决“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和安全”问题,注重于“质”的研究。本着“一个良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养活一方人,强大一个民族”的理念,他以我国淡水养殖主导鱼类为研究对象,从种质评估和发掘入手,以种质创新为目标,奉献“三农”为天职,孜孜不倦地求索着。

自主创新选育良种与开拓产业并举

团头鲂是我国特有地方种。但是,这种鱼自20世纪60年代从野生鱼驯养以来,种质迅速退化,生长变慢,体形变薄,性成熟提前。李思发在1982~1985年对团头鲂调查评估基础上,选择湖北淤泥湖团头鲂为基础群体,以数量遗传学原理为指导,系统选育与生物技术集成,经15年选育,育成“浦江1号”,其生长速度比基础群体提高30%以上,体形健美厚实。2000年农业部审定公布“浦江1号”为推广良种(GS01-001-2000)。这是世界上草食性鱼类首例选育良种。

1994年,岩黄蓍属李思发引进尼罗罗非鱼“GIFT”品系。经3年评估,1997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确认其为引进良种,命名为“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为了培育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优良品种,从1997年起李思发以其为基础群体,经在珠江、长江及黄河三大农业生态区大群体同步9年9代选育,产生了“新吉富”罗非鱼,这是我国近百种引进鱼类中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选育新品种。2006~2008年,全国罗非鱼总产量3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1/2,产值约264亿元;加工出口量58.5万吨,出口额13.7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量的2/3;每年提供就业岗位约50万。


李思发在野外育种


李思发手捧“新吉富”罗非鱼

为了提高罗非鱼的肉质和口味品质,提高养殖效益和市场价值,从1999年开始,李思发及其团队开始了耐盐罗非鱼的育种研究,并优选出“吉鲡”罗非鱼。

潜心研究确定保护鱼类种质资源的技术路线

20世纪80年代初期,李思发建立了国内首家水产种质资源研究室,开始了“长江、珠江及黑龙江鲢、鳙、草鱼种质收集和考种”研究。经过8年研究,李思发揭示了不同水系鱼类群体间存在表型和遗传型差异,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建立原种场—良种场—苗种场三级平台予以保护、开发、利用的技术路线。《长江、珠江、黑龙江鲢、鳙、草鱼种质资源研究》(1990)是当时该领域最具影响的学术著作。

1990年以后,他进一步开展长江“四大家鱼”等的种质资源研究。一是发掘优良种质材料,为后续种质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二是为我国水产种苗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指导建立了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20多个。三是发展并完善了鱼类形态、养殖性能、细胞遗传及分子遗传的集成检测和鉴定技术,把我国水产生物种质检测技术和能力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李思发还主持制定鲢、鳙、草鱼、青鱼、罗非鱼、河蟹国家标准6项,《养殖鱼类种质检验》国家标准15项,均已公布实施,成为我国制定水产种质标准及检测工作的依据。石棉杜鹃

2006年以来,李思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鲢、鳙、草鱼、团头鲂遗传资源的变迁”,把视野从我国“三江”(长江、珠江及黑龙江)扩大到世界“三洲”(亚洲、美洲及欧洲),揭示了长江为这些鱼类的源头。 广州到张家界旅游攻略
燃气灶用着火变小怎么办
燃气灶外火大内火小怎么办
空调排名前十名
友情链接